“宝藏”黑麦草补充优质饲草种草养畜贡献大 2024我的三农“微”观察②

发布时间:2025-03-31 来源:党建工作

 

  优质饲草供给不足,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一个较为都会存在的问题。作为畜牧大省,四川的优质饲草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根据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发布的2023年饲草产业报告数据显示,全省优质饲草存在巨大缺口,饲草料需求主要是依靠外购来满足,外购饲草占比高达52.9%。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我省从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的步伐。因此,发展优质饲草品种势在必行。

  2024年,在国家全力发展饲草产业的强劲推动下,四川各地养殖户积极利用饲草创造经济效益,通过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为牛羊等提供充足的“口粮”。这一举措不仅使相当一部分养殖户成功养殖出肥壮的牛羊,还促进了养殖粪污在草场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多重效益。

  隆冬时节,黑麦草正值肥美鲜嫩之际,一片片草场碧绿如茵。2024年,洪雅县瑞志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奶牛数量增加,其所种植的优质牧草黑麦草也随之大幅增多。近段时间,该合作社正陆续收割2024年的第二茬黑麦草,以便及时为奶牛补充冬季所需“美食”。

  “黑麦草的蛋白含量高达10%,在饲草中属于较高水准。种植黑麦草能够更好的降低采购饲草的成本,同时,奶牛场每天产生的粪污也一定要通过草场进行消化和利用。”2024年12月31日,正在山东洽谈业务的该合作社理事长范瑞明介绍,“在洪雅,我们合作社是种植黑麦草顶级规模的。尤其是在2024年,我在原有400头奶牛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个存栏400头的奶牛场。奶牛数量翻倍,原有的黑麦草种植基地就不够用了,所以又扩种了100多亩黑麦草。目前,我在洪雅中保、东岳、止戈、槽渔滩等乡镇的黑麦草种植规模已接近2000亩。除自用外,大部分还能卖给洪雅县的大型养殖场,赚取额外收入。”

  在范瑞明看来,黑麦草种植简便,只需旋耕土地、撒种、施肥即可;而且黑麦草耐生长,对水肥要求不高,种植风险较小。由于仅靠黑麦草不足以满足奶牛一年的“口粮”,范瑞明采用了“黑麦草+饲用玉米+高丹草”的轮作模式:每年9至10月播种黑麦草,次年5月全部收割后,紧接着种植一季饲用玉米和高丹草,从而确保奶牛的青饲料全年供应不断档。

  “黑麦草是冬季的重要饲草,四川也是黑麦草的主要种植区域。”近日,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正高级畜牧师程明军向记者介绍,“黑麦草一般9、10月份播种,从11月至次年4、5月均可进行收割,并且耐刈割,可收割3至4次,每亩累计可收割鲜草10吨左右。全省各地种植的黑麦草大多数都用在喂养牛羊。与国内其他省份主要从国外引进选育黑麦草品种不同的是,四川以自主选育为主。尤其是在2024年,就有自主选育的‘安格斯特(Angusta)’多花黑麦草、‘川农4号’多花黑麦草、‘川饲1号’多花黑麦草等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据程明军介绍,2010年左右,四川的黑麦草种植迎来高峰期,种植培养面积曾达到100万亩。以四川奶牛养殖大县洪雅县为例,当时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有黑麦草。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进而实现销售变现。

  “当年,洪雅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家养十头牛,一年一层楼,三年一幢楼’。但凡养殖奶牛的散养户,都是家家户户种草。因为种植黑麦草一般就能满足每户自给自足的需要,种1亩黑麦草就能少花1000多元从外面购买饲草。”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正高级畜牧师姚明久介绍,“但是,黑麦草‘货值不高、堆头大’,另外还要专门流转土地种草,以及考虑雇人种草和人工收割成本等因素,因此,种植黑麦草对养殖规模较大的就缺乏吸引力。目前,随着四川规模化养殖程度慢慢的升高,四川黑麦草种植规模有下降趋势。”

  不过,姚明久认为,黑麦草种植仍然适合广大山区的散户和适度规模户。一是山区可利用的撂荒地较多,土地流转费用低廉;二是种植黑麦草有利于种养循环,有利于消纳养殖场的粪污;三是四川的养殖户长期大量从省外购买饲草,但有时饲草供应并不稳定,养殖户自己种植三五亩黑麦草有利于自给自足,不易受外因影响。

  姚明久补充,中小型养殖户或适度规模户种草养畜(以养牛为例),若每头牛匹配1.5亩的土地种草,可降低饲养成本约1000元。但是绝不能仅种植黑麦草,而应该多种优质饲草品种合理搭配,实现周年种植。可以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多年生狼尾草,该草亩产高达一二十吨,可从每年6、7月供草至11月;另外的土地则进行黑麦草、饲用玉米、高丹草的轮作。这三种一年生饲草就可满足牛羊冬春的基本“口粮”。

  黑麦草等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它们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满足家畜的生长需求。近年来,国家对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速饲草产业的发展步伐。2024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更是精确指出:“耕地应大多数都用在粮食、棉花、油料、食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的生产。”

  就四川而言,作为畜牧大省,却长期受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的束缚,都会存在着重粮轻草、重畜轻草的现象,导致饲草自给率不足。因此,加强种草养畜工作势在必行,这不仅能有效弥补饲草自给不足的短板,还能促进畜禽转化为肉品和奶制品,实现节本增效,推动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助力四川从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跨越。

  广大养殖户应紧抓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种植优质饲草。这要求养殖户算清成本和效益账,充分的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选种黑麦草、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品种,努力提高饲草的单产和利用率。同时,还需注重饲草的合理搭配,依据各种饲草的特性进行结构优化,确保种植茬口无缝对接,实现周年种植与供应,从而确保优质饲草的持续供应,避免青黄不接的现象发生,实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