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zxl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zxl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zxl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zxl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考察报告】海北州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学习的报告_党建工作_火狐官方网站_火狐官网网址_火狐官网网址电脑版

【考察报告】海北州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学习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党建工作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2024年8月25日至31日,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东曲带领州人大财经委及各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以马产业培育发展为重点内容做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呼伦贝尔市概况。呼伦贝尔位于我国版图“鸡冠之首”,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辖2区7旗5市,非流动人口219万,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组成,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概况。主要特征为ECO完整良好、民族文化多元厚重、资源物产富集优质、区位显著政策多元、营商环境开放包容、发展势头蓬勃强劲等。

  (二)锡林郭勒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京正北方。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公里,有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东与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相连;西与乌兰察布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辖2个市、9个旗、1个县、1个管理区,面积20.3万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为111.93万人。主要特征为区位优势显著、文化渊源深厚、草原类型多样、民族团结和睦、发展势头良好等,同时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带给我们的最大感受就是:无论是呼伦贝尔市,还是锡林郭勒盟,两地均以笃行不怠、集中精力抓好党中央和习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为第一个任务,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效明显,所到之处均有一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之景象,大家谋发展、话发展、促发展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通过考察学习,并结合海北实际,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强劲。锡林郭勒盟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184.78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2.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8.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4.7:50.0:35.3;全年全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2元,较上年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25元,增长5.1%;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增长6.9%。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强劲,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呼伦贝尔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6.2%、连续五年位居全区第一,森林面积、优良空气天数比例均位列全区首位,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被中央督察办列入“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典型案例被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辅导读本;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草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由东向西依次涵盖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半荒漠草原等多种类型。境内的白音锡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

  (四)民族团结工作繁荣发展。呼伦贝尔是蒙古民族发祥地、拓跋鲜卑根祖地,48个民族在这里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共建边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森林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地方文化与异域文化交相辉映、交融发展,汇成积淀了多元多彩的文化特色,赢得了“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等荣誉。

  (五)牧草畜牧产业协同发展。草产业是草原生态修复和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重点产业链。陈巴尔虎旗拥有2290.62万亩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资源,可利用草原面积2150万亩,占该旗土地总面积的71%。2024年全旗打草场面积723.8万亩,其中牧民打草面积519.4万亩,集体打草面积80.6万亩;国有(含国营农牧场)打草面积123.8万亩,通过提升草种研育能力、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培育壮大草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方式有效保障了陈巴尔虎旗牲畜的“吃饭问题”,支撑了奶、牛、羊、绒4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陈巴尔虎旗饲草总储备量预计为50万吨左右,草产业链产值达103.8亿元。

  (六)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额尔古纳湿地是亚洲面积最大、水质上佳、物种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木本湿地系统,素有“亚洲第一湿地”的美誉。额尔古纳湿地景区依傍额尔古纳湿地保护区而建,涵盖了湿地、草原、河流等多种资源类型,囊括了额尔古纳除去原始森林之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ECO。该景区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主,集住宿餐饮、原生态种植养殖、养生康体、体育赛事承办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切实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额尔古纳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遵守生态红线所划定允许的空间,以推动全市旅游资源主题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为目标,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渊源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有序推动各景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逐步的提升了生态观光游品质,形成了“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新兴起的产业模式。

  (七)“链式效应”推动马产业多元化发展。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是蒙古马和蒙古马精神的发源地,拥有蒙古马、锡林郭勒马、卡巴金马、顿河马、英纯血马和半纯血马等优良马种存栏近3万匹,其中蒙古马15600余匹,占比52%左右,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锡林浩特市将马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聚焦夯基础、重开发、挖潜力,多元推动马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培育中型马产品加工公司2家,小型马奶加工公司(牧户)128家,成功培育“锡林策格”(酸马奶)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锡林浩特市还积极争取特色马奶加工公司补贴资金663万元,用于鼓励引导马产品生产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共注册马产品商标120个,申报国家专利2项,相继建成马都核心区旅游景区、百里马道等10多个马主题项目,策划举办了“蒙古马精神杯”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等众多马主题赛事品牌,并开发10多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骑乘、研学、摄影、穿越、马奶养疗等马文化旅游业态项目欣欣向荣。

  借鉴锡林郭勒盟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旗(县)初步考察情况,并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成立马业、马术协会。参考锡林郭勒盟、旗(县)均设有马业协会和马术协会,农牧局下设马业协会,文旅局下设马术协会的经验做法,安排有关部门及专人负责马产业规划制定、确定近远期目标任务、合理设置赛马比赛、强化马产业群众增收措施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交流培训。一是由海北州具备马产业基础的乡镇选派干部赴锡林郭勒盟旗(县)、苏木(乡镇)进行挂职培训,就乡镇基层怎么样发展马产业、怎么样开展群众性赛事进行学习,为海北马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人才基础。二是选派海北州各景区骑马项目从业者赴锡盟马术俱乐部学习骑乘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和“自然训马法”,(自然驯马法是一种强调与马匹建立信任和相互理解的驯马方法,它基于对马匹天性和行为的了解,通过与马匹的自然沟通和互动来进行系统而细致的脱敏训练),在我州开展骑乘、研学、摄影、穿越等丰富的马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提升农牧民收入。

  (三)大力开展马匹繁育工作。马匹繁育收入是锡盟马产业收入中的最大项,每匹良种繁育的马匹净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我州应发挥牧区优势,鼓励支持有关部门、乡镇、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提高海北马匹品种质量,同时也加强与内陆沿海地区马术俱乐部的合作交流,畅通销售渠道。

  (四)精心开办赛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开展“村超”、“乡超”、“县超”等比赛,层层选拔,州级适时开展“青海湖杯”超级比赛,扩大赛事影响。同时,主动和中国赛马协会加强沟通,适时举办区域性、全国性比赛,提高海北的知名度。

  (五)开发马产业产品增收项目。逐步开发酸马奶、食用性马肉、骑乘配套、马元素文创等产品,增加群众增收渠道。

  (六)建设“马文化博物馆”。利用空置房屋,建设“马文化博物馆”,挖掘马文化内涵,尤其注重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青海骢的内涵开发,把吐谷浑、青海湖、昆仑文化与青海骢故事全面挖掘,提升马文化的站位。

  (七)加大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我州因马匹总量较少、草原面积有限等因素影响,按照原来畜牧业发展“发展羊,稳定牛,控制马”的思路,不能完全照搬内蒙地区发展马产业的做法,应结合实际加大设施养殖,争取项目资金。

  (八)高校设立马术专业。锡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马术学院设立马术相关专业,培养能够掌握马术运动知识、竞赛与管理知识,具备马术运动技能及运动指导、马匹管理能力,主要是做马术运动员、马术教练员、马业科学管理、马房管理、传承马文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代表锡林郭勒盟和职业学院参加国内外马术比赛和马术表演,传承和研究马文化,为锡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州是否设立马术专业,需相关部门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