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清晨7点,长安区农广校门口已热闹非凡。50名果蔬类学员登上大巴,评论声此伏彼起。“传闻高陵的西红柿能全年挂果?咱们得看看他们的温室有啥门路!”学员王大姐翻着笔记本,上面鳞次栉比写满了提前准备的问题。跟着大巴发动,一场交融科技、工业与才智的“田间讲堂”正式拉开序幕。
清晨的高陵区官寺演示园内,16栋第九代温室大棚在薄雾中泛着银光。学员老王蹲在主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管旁,手指轻触传感器:“卞社长,这设备咋判别啥时候洒水?”负责人卞青建笑着掀起地膜:“地下埋了墒情探头,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手机一点,水肥精准‘喂’到根!”
棚内惊呼连连。学员小李举着笔记本追着技术员问:“补光灯每天开多久?冬天温控动摇大怎么办?”对话声与无人机喷药的嗡鸣交错,有人直接掏出手机直播:“老铁们看!这才是‘西红柿自在’的硬核科技!”
“翻开XSAS体系,地块墒情、虫情一望而知!”渭南绿盛合作社的90后理事长手持平板,现场演示植保无人车作业。学员大海挤到前排,指着大屏上的土壤数据连连提问:“板结地咋改进?保管分红咋算账?”
“咱们按‘保底+分红’形式,村团体当‘保管员’,农人坐着收钱!”理事长话音未落,长安工作农人协会的王卫花已带头扫码重视体系。角落里,几位学员围着“才智田档案”电子屏摄影,嘀咕着:“回去就把咱家地块也‘上云’!”
泾阳县键潍合作社的百台农机阵列前,学员们的手机快门声此伏彼起。“这烘干塔一天能‘吃’600吨粮?比俺全村晒场还快!”老粮农老赵摸着烘干塔外壳慨叹。负责人拎起一穗玉米:“用了‘5335’播种机,亩产多打50公斤!”
现场瞬间炸锅。“保管一亩收多少钱?”“宽幅沟播机能租不?”学员刘女士边录音边翻笔记本,页角鳞次栉比贴满便签:“得把‘五统一’管理形式抄全,咱合作社最缺这套流程!”
在西安膏壤公司的咕咕农场,学员争相扫描“认养一只鸡”二维码。“扫码就能当‘云农场主’?这玩法绝了!”95后新农人小陈兴奋地拉着技术员评论后台体系。
玫瑰温室里,研学导师正带孩子们制造压花书签。学员小周举着手机录像:“农业+教育这招妙!回去就把草莓棚改成研学基地!”午饭时,世人围坐高幸食堂,掰着馒头算账:“认养农业+研学+餐饮,三产交融这步棋,咱也得跟!”
返程大巴上,学员们仍沉浸在“脑筋风暴”中。有人对着相片收拾笔记,有人电话联络合作社预定技术指导。“曾经觉得高科技农业遥不行及,今日一看,满是能落地的干货!”领队农广校领导听着车厢里的热议,笑着对协会成员说:“这批‘学霸’农人,回去怕是要掀起‘技术革命’咯!”
车轮滚滚,载着满车新思路驶向长安。车窗外的郊野上,落日为期望的郊野镀了层金——那或许正是现代农业的新曙光。